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相继地提出了渔业已进入生态学时代,传统的经验管理必将逐步让位于生态学管理等论点。渔业和生态学的结合,是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尽快改变乃至结束单靠行政和经验管理渔业生产的落后局面,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淡水渔业增、养殖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渔业的科学和生产水平。具体说来,水质分析与淡水渔业增、养殖的关系表现如下。
首先,为了保证鱼种的充分供应,必须设立鱼苗及鱼种繁殖场。在选择鱼苗、鱼种繁殖场的地点时,就要对周围的水源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分析,依据分析的资料来决定所选地点是否合适。另外在放养前也要对水质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水中营养成分的多少,从而进一步决定放养鱼的种类与数量。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若能经常地测定鱼池中溶解气体的状况,特别是溶解氧的数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掌握鱼类呼吸的恶化时间,以及水质变坏的原因,这样就能较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举个例子:池塘里有水,有植物,有微生物和鱼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关系。这里小虾吃浮游生物,鱼吃虾,也吃浮游生物,凶猛的鱼类吃普通的鱼,鱼死了以后,被无机物分解,给浮游生物提供了营养,浮游生物的生长又给鱼提供食物。这样在池塘里,浮游生物——鱼——微生物之间就建立一定的依存关系。但是,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是动态系统。我们向池塘加入一些污水,各种生物新陈代谢加快,要说过多就会形成水华。有机质的分解及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鱼类因没有足够的溶解氧而大批死亡。这种因营养物质(氮、磷等有机质)过多,而引起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或大批死亡的不正常现象,也叫富营养化过程。直到污水里的有机物分解殆尽,溶解氧恢复,塘内生态系统又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衡。由此可见,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测定水的理化成分,随时掌握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对于淡水渔业增、养殖确保稳产、高产是是常必项的。
再次,在水质改良方面,水质分析亦起着很大的作用。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同时又是生物饵料的栖息场所。因此,改良水质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造鱼类更适合的生存条件,即消除水质中的有害因素;二是创造鱼类的饵料——水生生物的良好生长、发育环境。鱼类的主要饵料是水生生物,而水生生物的多寡完全决定于水质的好坏,也就是决定于水中的氮、磷、钾、硅等营养物质的数量。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通过改良水质来改变水生生物的可能性。
另外,水化学成分的研究,将对水质污染作出判断,从而能及时地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否则鱼类中毒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因水质污染而引起鱼类中毒,使之不能食用或导致渔业产量大幅度下降的事例;世界上是屡见不鲜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水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可以正确地解决增、养殖水面的施肥问题。
最后应该指出,水质分析不仅对于池塘养鱼是需要的,即使对河湖养鱼及大规模人工养鱼的合理管理,以及为发展淡水渔业增、养殖目的而进行的水产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水质分析与淡水渔业增、养殖的密切关系已如上述。为此,在渔业生产管理中,一定要定期进行水质分析以保证我们的渔业发展健康。
那么水样的采取分析是什么样子的呢?采集供分析的水样前,必须首先明确水质分析的目的。采样的代表性,并作出周密的设计然后进行采样。的性所谓分析的目的性是指要明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进行水质分析的,例如,对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水质作全面了解以开辟新渔场;或在生产中控制管理水质变化,如研究合理施肥和防止自家污染的关系;或对某些特殊项目的调查研究,如预防泛塘事故,防治外来污染、总结高产稳产经验而进行的水质分析等。在整个分析工作中,二者要密切一致,而且分析目的不同,则分析项目、采样方法、站位设置、采样量、采样周期和频率都有所不同,必须心中有数。
其次是采样要注意它的代表性:指所取部分水样中的理化成分要能够代表待研究水体的全部状况。因此,不论为了哪种目的而进行分析的水样,切忌在水体表面或岸边任意舀取。同时更要注意养殖用水中各种成分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既要考虑采样的时间,也要关心采样后到分析前的保存,否则,后继工作做得再好,也达不到分析的目的,或得不到真实的数据,甚至得出一些谬误的结论来,贻害非浅。